哲学院成功举办第355期“文澜大讲堂”之名家讲坛——嵌入时代际遇的社会学之旅

发布者:付慧娟发布时间:2025-05-15浏览次数:14

(通讯员:王路芳 摄影:李兆熙)513日上午,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会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第355期“文澜大讲堂”之名家讲坛活动在文沛楼二楼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院长符平教授作为主讲嘉宾,讲座主题为“嵌入时代际遇的社会学之旅”。此次讲座由哲学院陈薇副教授主持,学院部分老师、本科生、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符平教授通过一位学生的案例引出两点深刻启示。首先,符平教授强调学生在学术生涯中面临诸多选择时,应当理性探索最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而非盲目追随他人的选择轨迹。其次,符平教授通过“福祸相依”的哲学视角指出,师生在科研工作和生活中遭遇的挫折——无论是考试失利、论文退稿还是课题未获立项,都需要以辩证思维审视其本质,用平常心化解得失之间的执念。



在理论建构环节,符教授系统梳理了社会学视域下的市场研究范式。基于逻辑起点的根本差异,符平教授着重剖析了本体论与认识论两大研究路径的学理分野,并通过抽象市场与具象市场的二元框架,揭示了不同理论体系对市场本质的认知差异。

针对学术创新的方法论,符教授批判了传统研究中“从理论推演实践”的思维定式。符平教授指出,既往研究往往通过预设的应然框架强行解释实然世界,这种削足适履的研究路径亟待突破。为此他倡导“回归经济事实”的研究转向,主张通过扎根现实的经验研究,用实践逻辑修正既有理论的话语偏差。

在田野调查方法论层面,符教授特别强调社会学者的观察自觉。他提醒在场学子,深度访谈绝非走马观花的资料收集,而应成为捕捉人际互动微光、发现制度潜隐逻辑的认知实践。研究者既要保持对细节的敏锐触觉,更要培养将现场体悟升华为理论洞察的学术能力。

讲座尾声,陈薇副教授在总结致辞中指出,符平教授的演讲不仅构建了贯通理论与实践的认知桥梁,更展现了社会学者“将生活世界转化为学术命题”的独特智慧,为同学们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人文学术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