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路芳 摄影:李兆熙)此次文澜大讲堂之名家讲坛活动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会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研究生会承办。讲座于2025年3月26日19:00——21:00在文沛楼二楼会议室举行,由万健琳教授主持,哲学院部分教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了此次讲座。此次哲学院邀请到了刘训练教授。刘训练是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政治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发表专著、译著多部。
本次讲座的主题为“西方政治思想研究中的概念史方法问题之我见”。刘训练教授首先阐明了政治思想史的重要性,研究领域的对纵深发展与拓展必然引发对方法论的重视;对于西方思想史方法论的研究离不开结合具体实例,他以罗马共和国与法国大革命为例说明政治文化的方法论选择差异。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中概念的研究,其中的基础性工作是:对重要政治概念在西方政治文明中的发端发源、流传、变革与重生之历史的研究,必须精细客观,避免西方中心论的影响。这无疑应该引起学界关注。
刘训练教授从几个角度说明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方法论。首先,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要有足够的语料,其中重要人物和核心文本仍然是关键,刘训练教授以马基雅维利的观点详细列出国家与政体的概念和术语,“自由的、公民的、政治的生活方式,多数指向共和国,对立于绝对的僭主政治体制”。其次,刘训练教授提出,对核心概念的研究,离不开对相关概念群、概念家族的研究,即关注它的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等。再次,概念史研究必须与哲学史、思想史、观念史研究以及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相结合,离开这些相关领域,研究就会变得单调乏味,视野狭窄。最后,在概念史研究中,刘训练教授认为最需要引起关注的其实不是概念使用的延续,而是概念使用的断裂,所以,对一些历史节点要予以注意,即关注某种语义的首次出现与转折性变化。
刘训练教授总结道,概念研究始终是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重点之一,必须重视概念的敏感性与精准性,从原文出发具体分析,避免笼统泛化。平时做好语料的积累,在抓住关键词的基础上,以宽广视野,注意与其他相关领域进行联动。
在互动环节,老师与同学们结合自身专业,对讲座内容以及科研的困惑提出相关疑问,刘训练教授做出了耐心而详细的解答与总结。讲座尾声,万健琳老师进行简要总结,刘训练教授对所有到场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最终,讲座在对刘教授致以热烈的掌声圆满结束。刘训练教授的本次讲座直击经典问题,不仅拓宽了我院学子的研究视野,还助其厘清了西方政治思想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本次讲座,我院学生积极参与、踊跃提问,收益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