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江为民 黄悦 杨一)10月13日上午,工商管理学院于文瀚楼东718室隆重举行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服务联合国机构志愿者项目第五批(2025年度)出征仪式。2024级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潘怡婷作为本年度国际联合国志愿者,即将启程奔赴孟加拉国,在世界粮食计划署担任传播助理,以专业所长服务全球治理实践,充分彰显中国青年的责任担当与时代风采。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人民武装部部长、校团委书记黄小妹,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余小朋,副院长熊卫教授,旅游管理系主任邓爱民教授、桂橙林副教授,以及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全体辅导员、各年级学生代表出席仪式。
青年者,国家之魂。中国青年志愿者走出国门服务联合国机构,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生动注脚。仪式伊始,黄小妹发表致辞。她围绕“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梦虽遥,持则可圆”,回顾了学校争取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服务联合国机构项目的历程,自2024年获批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参与资格以来,学校始终将该项目作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中国情怀”人才的重要载体,输送优秀学子赴国际组织贡献智慧。她特别强调,工商管理学院所构建的“选、育、护”全链条支持体系,不仅为志愿者提供了成长平台,更成为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典范。同时,她也表达了对潘怡婷深切期望,期待其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南大工商学子的专业素养与中国青年精神风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力量。
2024年度服务联合国机构志愿者、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博士研究生周文倩分享了赴斯里兰卡志愿服务的经验。她以“责任”“交流”“成长”三个关键词,分享了她在海外梳理发展数据、推广中国社区治理经验的经历。每一份调研报告、每一次跨文化沟通,都是在为中国青年“画像”。她寄语潘怡婷,要以开放心态拥抱差异,用专业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保持初心与热情,让每一次行动都成为中国青年的生动名片。
面对即将开启的征程,潘怡婷作出了庄严的使命宣誓。她对学校与学院的培养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回顾了在“知行求真、诚信致远”院训的指引下,通过海外名师讲座、国际案例研讨等活动树立全球视野的历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表示将以旅游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支撑,在孟加拉国做好信息传播工作,展现中国青年担当,服务期满后会分享实践经验,为学院国际化办学贡献力量。
“安全是底线,使命是方向,成长是目标。”导师邓爱民教授从三个维度为志愿者送行,他叮嘱潘怡婷提前熟悉孟加拉国当地安全法规与应急流程,照顾好自身健康;鼓励其在联合国平台上展现中南大学子的专业素养,以行动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希望她保持开放学习心态,将志愿服务中的挑战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将挑战转化为学术研究与个人成长的养分。
桂橙林副教授从学术科研、个人成长出发,建议潘怡婷在志愿服务中关注孟加拉国世界遗产旅游推广、志愿者旅游对比研究等课题,尝试将中国扶贫、基建建设等成功经验与当地实际结合。他期望潘怡婷“带着发现问题的想法去,带着田野调查的数据回来”,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旅游人的担当。
余小朋在总结寄语中指出,此次是工商管理学院第三年资助学生赴国际组织开展实习与志愿服务,学院每年通过专项经费支持、政策扶持等大力支持师生境外交流与国际组织实践,切实落实商学院国际化战略。他对潘怡婷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严守联合国规定与当地法规,展现中国青年文明风范;二是将专业知识融入实践,贡献中国智慧;三是在跨文化协作中锤炼本领,讲好中国故事。最后,他强调,学院将始终是志愿者的坚强后盾,期待更多工商学子以潘怡婷为榜样,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
黄小妹与余小朋共同为潘怡婷赠送学院特色的“不服周”文创玩偶和暖心礼盒,象征着学校与学院永远是志愿者的坚强后盾。
出征仪式由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熊卫主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青年人才,既是应对全球治理赤字的时代命题,更是高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战略使命。此次出征仪式的圆满落幕,不仅是工商管理学院国际化办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中国高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全球治理的生动注脚。工商管理学院将以此次出征仪式为契机,进一步明确“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人才培养坐标,推动更多青年学子以学术研究为基、以实践创新为翼,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粮食安全等全球议题中贡献中国智慧,用青春之力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丽篇章,让和平与发展的种子在世界每个角落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