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举办第360期“文澜大讲堂”之新一代人工智能“三经九纬”法治新模式

发布者:黄丽琼发布时间:2025-09-20浏览次数:12

(通讯员 张秋蕊 秦宇)2025916日上午,第360期“文澜大讲堂”之新一代人工智能“三经九纬”法治新模式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科研大楼座谈室(二)举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数据法治研究院院长许娟,以其在数字法学与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权威视角,深入解读人工智能法治新模式。通过系统阐释该模式的理论内涵与逻辑结构,结合典型案例剖析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安全、算法透明、责任认定等方面带来的具体法治困境,深入探讨各维度治理工具如何协同运作以应对挑战,在促进创新与保障安全之间寻求平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行政副院长陈金川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许娟教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炮制虚假信息案为切入点,探讨了法律人在人工智能冲击下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她指出,面对飞速发展迭代的人工智能技术,法律概念如权利、行为、责任等需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实现概念重构,在算法透明性与数据主权等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核心争议点,新的法律框架亟需建立。


此外,许娟教授强调数字法学研究需结合技术基础与价值导向,并分析了算法透明、数据主权等核心问题。她指出,数字法学需突破民法、刑法等传统部门法界限,建立领域法学研究范式,同时数据要素市场的法治建设需要平衡公共属性与私人权属的关系。

最后,许娟教授对未来人工智能和法学的融合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展望。她指出,新时代的法学教育应培养学生跨学科视野,掌握技术基础与法律分析的复合能力,在案例教学中也需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型纠纷,如算法歧视、数据侵权等。

讲座反映良好。在提问环节,许娟教授耐心回应了同学的提问,现场氛围浓厚。


本次讲座依托许娟教授参与国家与地方立法咨询的丰富经验,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法律规制与产业实践提供前瞻性建议,并搭建多学科交流平台,推动形成产学研协同治理的合力,为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法治挑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路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