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举办“春风拂书,书香漫游”读书分享会

发布者:黄丽琼发布时间:2025-05-23浏览次数:17


(通讯员 岑梓珩为引导我校研究生深耕法学精义,搭建多元法治思想交锋的学术平台,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依托“春风拂书,书香漫游”读书分享会,推出法学院特别专场。本次读书分享2023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研究生岑梓珩主持,由2022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研晞和2023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研究生范海天进行内容分享,特别邀请到了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周锐恒与侯志强老师进行点评分享,另有多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的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参会一起交流探讨。




活动伊始,刘家晞同学围绕肖蔚云教授我国现行宪法的诞生》一书,从宪法与民主制度的关系、人民民主与宪法的思想史考察等角度展开分享。他提到,肖蔚云与许崇德两位先生在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准备八二宪法”讨论稿的关键时期,以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客观的学术立场阐明宪法与民主制度的关系,展现出超人的学术勇气与家国情怀。该书引用马列经典作家观点,梳理我国建国以来的宪法实践与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是第一本专门论述宪法制度的著作,强调宪法是民主制度的确认和法律化,其观点当下仍具有生命力同时还汇报了人民民主与宪法的思想史考察专题,通过梳理霍布斯、卢梭等思想家观点,阐述了民主与宪法关系,强调人民民主是宪法正当性的唯一来源,并探讨了人民民主是否应受限制的问题,结合我国宪法和实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此提供了平台。



范海天同学分享张翔教授的《具体法治中的宪法与部门法》一书,探讨部门宪法的研究与实践。规范宪法学发展遇瓶颈,部门宪法旨在将规范宪法学与具体现实对接,通过功能区分切入不同领域,如环境法,提炼面向实践的部门宪法学。他分享了张翔教授在书中的观点,提出宪法与部门法的三层关系,即法律对宪法的具体化、法律的合宪性解释与合宪性审查,为部门宪法研究提供了纲领性指引。最后,范海天同学强调部门宪法研究的重要性,认为其能为不同领域提供最高法和基本法的指引,同时指出环境宪法等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



在点评环节,2023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研究生明仁同学肯定了刘家晞同学对政治哲学经典作家观点的梳理,认为这是读经典的过程。同时,他补充了洛克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观点,指出卢梭对道德和自由的理解对康德的影响。2024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研究生张晓芳同学指出范海天同学分享的书中将刑法中的李斯特鸿沟与宪法核心精神相联系使其受益匪浅,为我们理解刑事政策背后的宪法价值提供了新视角。刘守春同学在点评范海天的分享时,指出了直接移植国外宪法理论造成的混乱,强调宪法具有特殊性,不能像民法一样被高度技术化,还提到我国台湾地区对国外宪法理论的移植存在诸多问题。



随后,周锐恒老师进行点评,老师首先对读书会的形式表示肯定,并分别点评范海天同学和刘家晞同学的分享。针对范海天同学,认为其重点意识欠佳,其指出读书笔记应包含三个层次:首先明确作者的问题意识,包括作者提出问题的背景、时代背景以及作者个人经历等;其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包括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式;最后是读者的批判性反思,包括对作者观点的认同或批判,并提供相应的论据。刘家晞同学的点评中,周锐恒老师肯定了其对作者背景和学术脉络的把握,但指出其发散过多且未明确书籍核心观点。周锐恒老师还分享了个人对读书的看法,强调读书的目的是知识输出和创新,提醒博士生们要有勇气面对读博过程中的艰辛和痛苦,并推荐了《如何进行研究型阅读》一文。



侯志强老师指出刘家晞汇报同学读书范围广泛,涵盖多领域文章与论文,其在阅读过程中展现出较强逻辑分析能力,但存在发散思维不足、问题意识待提升、部分核心观点未明确阐述等问题,如对霍布斯、卢梭关于自由、国家意义的探讨及民主与宪法关系研究有待深入,未充分表达自身核心观点。针对范海天同学,其强调应增进发散思维、整合与逻辑分析能力,两位同学应相互学习互补,最后,侯志强老师分享其阅读方法,建议带着批判与怀疑态度阅读,以问题意识引导研究,经典著作阅读可积累知识、融入思想,为后期输出做准备,而针对具体研究,阅读小论文等需注重实用性与针对性。



最后,2023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研究生岑梓珩进行点评与总结,指出刘家晞同学探讨了宪法与民主关系及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出其在阐述时存在理论空白,未充分展现相关学者理论脉络及背后思考,而对于范海天同学的分享,认为对于部分宪法的研究对构建法律体系、回应国家发展面临问题意义重大,需不断探索整合路径,从基本问题出发逐步构建体系。同时鼓励与会同学从具体小问题切入宪法研究,结合阅读积累,提升研究能力,为宪法研究贡献力量,本次读书分享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