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劳于商 | 工商管理学院“研”途有爱心理专题讲座——透过异地看爱理成功举办

发布者:黄丽琼发布时间:2025-05-06浏览次数:16

(通讯员:徐一菱 杨祯 摄影:喻雪菲)为加强我院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持续深化“研途有爱”心理健康育人品牌建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支持网络,2025410日下午14:30,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主办的“‘研途有爱’系列专题活动之——‘透过异地看爱理’心理讲座”在文瀚楼东718会议室成功举办。活动特邀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讲师、注册心理师余海军老师担任主讲,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徐一菱老师担任主持人,吸引了学院众多研究生参与。

讲座伊始,主持人徐一菱老师介绍了余海军老师的学术背景与实践经验。余老师长期致力于心理学研究与实践,曾在全国多所高校和企业举办370余场关于爱情、婚姻、家庭的主题讲座,并在华中师范大学开设了深受学生喜爱的“爱情心理学”等选修课程。本次讲座的主题“透过异地看爱理”,源于前期研究生会对学生情感需求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异地恋相关议题备受学生关注,因此成为本次专题活动的核心切入点。




在讲座过程中,余老师以自身丰富的学术与实践经验为切入点,结合现场小调研,引导同学们分享对异地恋的看法。调研结果显示,同学们对异地恋中的信任、沟通节奏等问题尤为关注。余老师通过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系统阐述了四种经典爱情理论,包括成人依恋理论、爱情阶段理论、爱情三元理论和投资模式理论。



余老师指出,成人依恋理论表明,早年与主要照顾者形成的依恋类型会影响成年后的恋爱模式,安全型依恋者在异地恋中更具优势,而焦虑型和恐惧型依恋者的焦虑可能被放大。爱情阶段理论则强调,异地恋在关系发展的初期阶段尤为关键,进入稳定阶段后关系可能更具保障。爱情三元理论认为,异地恋因缺乏亲密和激情,容易趋于“空洞的爱”,建议通过固定沟通时间、增加见面频次等方式补充这两种成分,例如选择两人中间城市见面旅游,以平等身份探索新环境,从而增强亲密感与激情。投资模式理论从满意度、替代性、投资量和承诺等方面,为异地恋关系的维持与调整提供了科学参考。



讲座最后,余老师分享了涵盖书籍和影视作品的爱情心理学相关拓展资源,鼓励同学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在互动答疑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涉及异地恋职业发展规划、恋爱矛盾处理等问题。余老师结合理论与实际案例,给出了细致且实用的建议,赢得了与会学生的高度评价。



本次讲座内容充实、实用性强,为同学们提供了看待异地恋的全新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并期待将所学运用到实际恋爱关系中,收获美满爱情。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研究生群体提供了心理支持与情感指导,也为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生态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