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院成功举办第342期“文澜大讲堂”之名家讲坛 ——学术研究的基本素养和规范辑要

发布者:付慧娟发布时间:2025-04-02浏览次数:15

(通讯:王路芳 祝婧瑞)20253301900,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会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第342期“文澜大讲堂”之名家讲坛活动在文沛楼二楼会议室举行。讲座由龚天平老师主持,哲学院部分教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和学校其他学院部分师生参与。此次哲学院邀请到了杨义芹老师。杨义芹老师是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会刊《道德与文明》主编,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师团专家组成员,在《光明日报》《现代哲学》《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报刊发表文章50余篇,出版专著3部。



本次讲座的主题为“学术研究的基本素养和规范辑要”。杨义芹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把握四个基本原则。杨义芹老师认为,学术研究要树立两个理念:“学术与政治是命运共同体”与“学科融合的学术共同体”。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顺势而为,“不入主流,难成一流”是其应秉持的理念。二是选题要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和要求。杨义芹老师强调要走主流趋势,在理论层面上要紧紧围绕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展开研究;在实践层面上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问题。三是要处理好学术热点和社会热点问题。杨义芹老师指出,热点不等于前沿,话题不是问题。学术研究要注意热点的时效度,处理好热点和研究内容的关系。四是学术论文要符合学术规范。杨义芹老师认为学术研究活动不是信马由缰,学术论文标题应有冲击力,选题要具备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研究要体现创新性,论证要有逻辑性,总体要有可读性。



其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抓住关键点。第一,问题导向贯彻研究过程的始终。杨义芹老师强调坚持问题导向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动力和主线,任何课题的主项和完成就是筛选解决问题。第二,辨识选择文献夯实学术研究的基础。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待文献要遵从有用和权威的原则。第三,用循序渐进的创新成就学术研究。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不仅是表述思想的过程,也是思想创造的过程,新知和创见是学术研究的灵魂。

再次,杨义芹老师建议学术研究者要把握走近期刊的规律和细节。研究者投稿要有针对性,要选择适合的刊物、恰当的地域、适合的栏目;忌讳群发稿件;作者简介和联系方式一定要清晰全面;对于时效性很强的文章要打“短、快”,注意审稿周期;作者要认真审慎对待退稿和已发表稿件。杨义芹老师对《道德与文明》的主要栏目和投稿渠道等进行了简要介绍,鼓励同学们积极创作、投稿。

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对于同学们把握不准“灵感”是否具有选题价值的困境,杨义芹老师耐心解答道:“首要关注‘灵感’是否是一个问题,其次看这个问题有没有理论支撑,‘小题大做’大小要有度。”讲座尾声,龚天平老师作总结,感谢杨义芹老师的精彩分享,希望同学们深入思考讲座内容,把握基本规律,指导自己以后的学术研究。至此,本场讲座在同学们高昂、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本次讲座紧紧围绕主题中的“素养”“规范”展开,我院学生积极参与、踊跃提问,受益颇多,现场学术气氛极其浓厚,有效地推进了学校哲学学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