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付慧娟 黄丽琼 卫瑞 胡心瑜 摄影 周红 万宇)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党史学习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引导广大研究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9月26日上午,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在文添楼105举办了第202期“文澜大讲堂”。我校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栋老师受邀作为主讲嘉宾,以建党百年来的不同历史时期为基点,为广大研究生倾情讲授百年红色法治历史,回顾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法治实践探索和红色发展历程,分析总结建党以来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变迁和经验成就。近200名研究生代表到场聆听,校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张启迪主持报告会。
李栋教授的报告围绕“红色”法治是什么、怎么来、有什么、有何特点四个方面来展开。围绕“红色”法治是什么的问题,李栋教授从概念厘定入手,介绍了“人治”与“法治”的区别,总结了法治的基本原则,分析了法治是现代社会和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标志这一本质属性,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将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鲜明立场,用“十一个坚持”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对法治遵循的立场与原则,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红色”法治的关系进行了解读。李栋教授从中华帝国的法律到礼法秩序的解体,从中国近代的“‘寻路’之旅”到“红色”法治的正确选择,回答了“红色”法治怎么来的问题。以翔实的史料,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不同历史分期的红色法治建设进程,具体阐述了“红色”法治有什么的问题。李栋教授指出,“红色”法治之所以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法治保障,是因为“红色”法治始终坚持政治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坚持科学性和社会性的和谐、坚持传统德治与现代法治的结合、坚持法治中国与法治文明的平衡。在互动环节,李栋教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
报告会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奋斗百年路,法治新征程”。中南大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我校法学学科作为“双一流”建设学科,有责任和义务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中南大研究生也必将以法治中国建设为己任,坚守正确的法治观念、坚定崇尚法治的精神、主动夯实法律基础知识、自觉以法治思维解决实践问题,为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国之治新愿景做出贡献。